中共吉安市委政法委员会  主办
微信 微博 简体版 | 繁体版    

首页 > 政法改革 > 正文

万安县推进“平安稳县”战略

来源:新法治报     作者:陈燕民、杨洁     时间:2023-01-20 19:58:35

深化“党建+村民说事”工作法、建立“143+N”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机制、推行“一核多元”红色治理新模式……2022年以来,万安县围绕“平安稳县”战略,凝聚一个共识、树牢两个理念、创新三个模式,聚焦“三升三降三增强”工作目标(信访化解率、纠纷调处率、公众安全感满意明显上升,信访总量、刑事发案数、安全事故数明显下降,群众法治意识、社会治理水平、干警能力素质明显增强),不断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机制,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、根本性、基础性问题,努力把万安打造成社会风气最好、矛盾纠纷最少、公众安全感最强的平安福地。

▲万安县“143+N”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

推进“平安稳县”战略 构建齐抓共管格局

稳定是发展的必要前提。万安县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把“平安稳县”纳入发展主战略,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平安万安、法治万安建设。2022年,县委、县政府出台《万安县推进“平安稳县”战略实施意见》,聚焦“三升三降三增强”工作目标,精心谋划部署,精准靶向发力,立足努力把该县打造成社会风气最好、矛盾纠纷最少、公众安全感最强的平安福地。

坚持“党建引领”理念。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委重要日程,严格落实推进“平安稳县”工作领导责任制,完善权责明晰、上下贯通、层层推进的三级纵向治理构架。健全完善党委定期议稳和乡镇政法委员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,统筹基层治理力量,共创平安联创、矛盾联调、问题联治的工作格局。

坚持“协同共治”理念。积极发挥各级组织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平安志愿者等力量,形成多元主体、多方力量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,打造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
创新“三个”模式 擦亮社会治理品牌

聚焦“红色治理”,推行“一核多元”新模式。强化党组织核心引领,全县建立546个“红网格”,实行“乡镇党委—村(社区)党组织—网格党小组—网格党员—村民”五级网格联动体系。深挖红色资源,提炼“红色文化”,组建“红色调解队”,办好“红色讲堂”,凝聚红色治理共识,将红色治理与服务延伸到最基层。截至目前,该县共创建了4个省级、6个县级红色名村,提炼“万安暴动”“五子参军”等系列万安红色文化精髓,建立以“老支书调解室”为代表的红色调解队20多个,举办“红色讲堂”进校园等系列活动100余场。

聚焦“多元化解”,建立“143+N”诉源治理新机制。以“万人成讼率”为抓手,形成以县、乡镇、村、组调解力量联动为“主干”,以行业调解组织为“分支”的诉前纠纷化解网,建立三级法官协理站,全程做好法律咨询、指导、服务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。通过运行“143+N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50余起,调处成功率达98%以上。

聚焦“基层自治”,激发“村民说事”新活力。在行政村(社区)设立“村民说事室”,在人口较密集、矛盾纠纷较多的村组设立“村民说事点”,建立“说事、议事、办事、评事”四项制度,有效实现民事民说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。今年以来,该县共建135个“村民说事室”,1300多个“村民说事室点”,从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新乡贤等人员中选聘说事员879人,接待说事群众1万多人次。